2018年白酒行業十大新聞回顧:不平靜的白酒江湖
發布時間: 2019-06-26 來源:新浪財經 瀏覽:次新聞關鍵詞之一:提價
借助于消費升級的東風,白酒行業迎來了行業規模不漲,利潤率卻一路飆漲的格局。數據顯示,只有10%的不到的企業貢獻了行業15--20%的增速。呈現出明顯的強者更強的趨勢。
這的結果的實現,中高端白酒的提價功不可沒。
而白酒的提價,從年初貫穿年尾。
1月,茅臺上調了終端銷售價格上限,飛天茅臺的終端限價由1299元/瓶上漲到1499元;五糧液(114.380, -0.52, -0.45%)緊隨其后,公告宣布上調終端零售指導價,52度五糧液從969元上調至1099元;6月19日瀘州老窖(76.750, -0.45, -0.58%)宣布國窖1573上調線上銷售價格至1099元。隨后,山西汾酒(64.500, -0.25, -0.39%)、酒鬼酒(24.960, -0.18,-0.72%)、伊力特(18.500, 0.00, 0.00%)、今世緣(26.900, -0.02,-0.07%)等上市酒企相繼提價。
11月26日,多家五糧液股份公司系列酒總經銷產品及其經銷商向分銷商、終端商發布提價通知: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系列產品,自2018年11月30日起全部產品價格上調10%。其中,五糧液股份公司旗下總經銷產品“聖酒”系列的提價幅度達到25%,高于其他系列酒的總經銷產品。
三季報顯示,在幾乎所有的白酒企業中,中高端白酒都貢獻了主要利潤。這讓產品結構中
中高端白酒占據主要位置的酒企占盡了上風。也給行業帶來了強者恒強的局面。
根據新浪財經統計,多年來,高端白酒攝取行業利潤大頭的現狀愈發穩定,上市白酒公司營收CR5在近80%的高位依然呈現出一定的上升趨勢,而進利潤CR5更是高達90%,并且這一比例異常穩定,行業頭部效應明顯,長期看,格局分化將隨著消費升級而加深。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成也消費,敗也消費。伴隨著消費升級而來的行業機會,在遭遇消費降級之后會走向何方呢?
新聞關鍵詞之二:阿里入股1919
10月18日,新三板上市的酒類電商壹玖壹玖酒類平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近日獲得阿里巴巴集團20億元的戰略投資,阿里巴巴持股約29%,成為1919第二大股東。1919創立于2006年,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酒飲銷售平臺。
新聞關鍵詞之三:反腐
國內主要酒企都是國企,十九大以后,反腐之風盛行,白酒行業也風波不斷。
9月12日至14日,劍南春集團董事長喬天明一案在四川樂山市中院公開審理,檢察機關指控,喬天明涉嫌侵吞國有資產、行賄等多項罪名。
8月24日, 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余銘書被查。10月13日,五糧液發布公告稱,根據宜賓市國資委《關于余銘書免職的通知》宜國資干(2018)23 號文件精神,五糧液第五屆監事會第二十次會議決定:免去余銘書監事會主席職務,提議免去其監事并履行法定程序,免職余銘書的決議尚需要通過股東大會的批準。
7月13日下午,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000858)發布公告稱,公司從四川省紀委、監察委網站獲悉,宜賓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輝(其現任五糧液第五屆董事會董事)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張輝系宜賓市國資公司委派兼任公司董事。上述事項不會對本公司生產經營和長遠發展產生影響。
6月24日,貴州省紀委披露了茅臺集團原黨委委員,貴州茅臺(977.880,-5.10, -0.52%)原副總經理、財務總監譚定華涉嫌嚴重違紀,消息一出,令資本市場一片嘩然。據了解,2006年至2015年,譚定華已被查實利用職務便利,先后為10多家公司成為茅臺集團的茅臺酒經銷商、供應商等提供幫助,收受財物3460多萬元以及200克金條一根。
而在早前的5月10日,貴州茅臺發布公告稱,原集團董事長袁仁國辭職,不再擔任茅臺集團董事長、董事、法定代表人及董事會相關職務,相關職務由李保芳接任。對此,袁仁國回復媒體稱是因為年齡原因,但其辭職一個月后譚定華的落馬、兩個月后其曾經的“鐵搭檔”集團副總李貴勝因病辭職等一系列人士變動,引發了市場對袁仁國辭職是“功成身退”還是“晚節不保”的無限猜測。
新聞關鍵詞之四:股王茅臺“冰與火”的一年
作為白酒行業永恒的明星和A股當之無愧的“股王”,貴州茅臺從來不缺少話題。過去的一年,它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走勢:先后兩次撞開萬億市值關口,卻在四季度遭遇了上市以來的首次跌停。
2018年開年月,1月15日,貴州茅臺盤中一度漲至796.98元,市值首次突破萬億大關,成為A股第一家市值過萬億的消費股。隨后陷入五個月的震蕩調整,至6月6日,貴州茅臺早盤震蕩上揚,股價創紀錄突破800元最高點觸及800.95元,總市值高達10055.7億元。二度撞開萬億市值關口。
市場一度為其歡呼,A股“股王”實至名歸。
10月28日,貴州茅臺公布三季報,財報顯示, 2018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88.45億元,同比增速僅為3.2%,三季度歸屬股東凈利潤為89.69億元,同比增幅僅為2.7%。而去年同期,公司三季度營收及凈利潤增長分別高達115.8%及138.5%。市場一片嘩然,次日開盤,貴州茅臺開盤即跌停,截止當日收盤,依舊封死跌停板。
這是貴州茅臺自2001年8月27日上市以來的首次跌停。要知道,多年以來,A股經歷了數輪牛熊轉換,茅臺堪稱定海神針,這期間,多少妖股曾經涌現,但不過都是曇花一現,只有茅臺穩坐釣魚臺,歷經牛熊數次封王。不出所料,這一次的跌停對行業震動巨大,當天白酒行業全線下跌,五糧液、洋河股份(120.810, -0.34, -0.28%)等多只白酒股封死跌停板。
新聞關鍵詞之五:五糧液預收款降超五成創11個季度新低
預收款被稱為酒業的“蓄水池”,是衡量經銷商和品牌的關系的關鍵性數據。2018年前三季度白酒板塊中預收款下滑的上市公司有4家。其中,五糧液預收款降幅最大,創11個季度以來最低值,同比減少50.47%。
作為白酒行業的“千年老二”,五糧液上有茅臺壓頂,下有洋河緊追不舍。以三季度數據看,三季度洋河股份實現營收210億元,同比增速24.22%,凈利潤70.39億元,同比增速26.11%。
五糧液實現營收293億元,同比增速33.09%,凈利潤94.94億元,同比增速36.32%。不同的是,洋河股份三季度預收賬款雖然增速大降,但依然有13.37%的正增速,而五糧液卻為-50.47%。
新聞關鍵詞之六:洋河酒廠員工集體罷工
12月15日,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因克扣工資,洋河酒廠數千名員工集體罷工。據媒體報道,當日上午,洋河股份位于宿遷當地的洋河分公司包裝三車間約300余名工人,由于薪資訴求,在公司辦公大樓廣場聚集。
而這并不是洋河的第一次罷工事件,洋河上市之前,因為員工手上的原始股被剝奪,曾引發過一次罷工事件,數百名職工圍堵廠區大門,一度造成部門車間停產。
新聞關鍵詞之七:西鳳酒陷塑化劑風波IPO第四次折戟
11月7日,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一起檢測報告,直指西鳳酒的一款產品疑似塑化劑超標,直接導致上市就差臨門一腳的西鳳酒第四次夢碎于證監會門前。12月8日證監會披露的2018年度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終止審查企業名單顯示,證監會于12月4日決定終止對陜西西鳳酒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的IPO審核。
至此,西鳳酒仍然是四大名酒中唯一未上市的企業。
新聞關鍵詞之八:青青稞酒(13.690, -0.62, -4.33%)高管集體辭職
7月11日,青青稞酒董事副總經理王君辭職,拉開公司高層辭職序幕。
9月18日,職工監事趙鴻錄辭職,導致公司監事會成員人數低于法定人數;9月25日董事王鴻辭職,不再在公司及其子分公司擔任任何職務,同日,董事總經理王兆三也裸辭;10月16日,財務總監陳立山裸辭。
短短三個月內,董監高集體辭職,而且多為公司元老,雖然其對外公布的離職原因均為個人原因,但結合青青稞酒糟糕的業績表現,不免引發市場無限聯想。
新聞關鍵詞之九:板塊誕生唯一外企——水井坊(48.590, 0.09,0.19%)
一番要約收購之后,水井坊變成了外資絕對控股的企業,也是A股中唯一一家外資控股的白酒企業。三季報顯示,截止2018年8月17日,世界最大的蒸餾酒出產商,重要的啤酒及葡萄酒生產商帝亞吉歐及其關聯方共計持有水井坊60%股份,擁有了絕對控股權。
從2006年開始,帝亞吉歐便開始一步步購買水井坊當時的母公司全興集團的股份,至2013年7月,帝亞吉歐擁有了全興集團100%的股份,也成為水井坊名正言順的大股東。而三季報顯示,帝亞吉歐及其關聯方共計持有水井坊60%股份,擁有了絕對控股權。 新聞關鍵詞之十:行業棄子*ST皇臺(7.470, 0.00, 0.00%)(維權)
在這個幾乎躺著賺錢的行業里,*ST皇臺是一朵奇葩。以至于雖然A股有19家白酒上市公司,但在很多媒體的眼中,只有18家,因為在白酒企業轟轟烈烈掙錢的時候,*ST皇臺負面纏身,在退市邊緣掙扎。
近年來,*ST皇臺業績不佳,已4次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018年1-9月,*ST皇臺營收950.4萬元,同比減少76.61%,虧損4190.84萬元。同時,*ST皇臺在其三季報業績預告中預計全年虧損1.83億元-1.85億元。
據新京報統計,截止去年11月,*ST皇臺已收到民事判決書60份,民事裁定書1份、民事起訴狀4份以及執行裁定書3份。其第一大股東上海厚豐也因為拒不執行法院生效判決而成成“老賴”。
- 上一篇:白酒行業分化加劇 名酒漲價潮能否持續引熱議
- 下一篇:行業深度調整 白酒國際化加速
- 熱門點擊